【干货】非开挖管道定向钻穿越的工程地质特点

2024-03-20 10:19:43 admin 1248

一、定向钻穿越地层的特点

非开挖管道采用定向钻穿越地层较为复杂,有卵石层、粘土层、粉砂层、淤泥层、流砂层,岩性多为疏松、含水饱和度高的沙、泥及混合物,属未成岩地层,易塌、易窜漏、少数地区含姜结石,部分穿越泥岩、沙岩和花岗岩等,强度可达200Mpa。穿越深度一般为25m以内,可达80m以上,这是非开挖管道定向钻穿越的地质特点。

非开挖管道定向钻穿越的有关泥浆工艺的工程特点表现在:泥浆在井孔内流量小;环空间隙大;连续配浆作业,由于时间的局限,泥浆配制过程水化不易充分。主要涉及的泥浆关键技术是泥浆润滑技术、未成岩地层防塌技术、特大井孔超低流速下泥浆携砂技术以及岩石地层的防漏和冷却技术。

二、主要存在的技术难题

主要技术难题机理分析如下:

1、特大井孔、超低流速、高岩屑浓度下的携砂。

由于穿越井孔用9½英寸钻头钻导向孔,按6英寸的扩孔级别逐级增加到48英寸或52英寸,而钻杆为5英寸,环空间隙特大;扩眼速度较快,约1~2m/s,产生的钻屑量大;泥浆泵排量小,仅16~20L/s,这必将形成特大井孔、超低流速、高岩屑浓度下的携砂难题。

表 4—1  不同井眼下环空泥浆流速和岩屑浓度

井眼尺寸(in)

钻杆尺寸(in)

排量(L/s)

钻速(m/h)

环空泥浆流速(m/s)

产屑量(m3/h)

环空岩屑浓度(体积比%)

出口泥浆密度(g/cm3)

9.5

5

17

40

0.513

1.829

2.99

1.08

24

5

17

40

0.061

9.845

16.09

1.25

30

5

17

40

0.038

6.567

10.73

1.18

36

5

17

40

0.026

8.026

13.11

1.21

42

5

17

40

0.019

9.485

15.50

1.24

48

5

17

40

0.015

10.945

17.88

1.27

52

5

17

40

0.012

8.107

13.25

1.21

备注:表中数据均为理论计算,计算出口泥浆密度可能比实际偏高。

由于所钻地层一部分为地表浮土或沙泥岩地层,未成岩,大部分钻屑呈细粒状分散在泥浆中,很少呈大颗粒(姜结石)状。从岩屑在环空受力来看,因重力的作用,岩屑靠向下井壁的趋势始终存在,故下井壁方岩屑浓度大于上井壁方岩屑浓度。大粒岩屑很容易到达环空的底边,逐步堆积起来形成“岩屑床”或砂桥,导致孔眼上方泥浆易流动,下方泥浆因固相含量高,流动阻力大,难流动。扩眼过程中因其井孔大,环空泥浆流速很低,造成因砂桥或粘附阻力的加大,造成回拖的扩孔器或管道被卡。只有要求泥浆具有强的悬浮能力,弱凝胶强度,易流动,才能使环空泥浆及钻屑混合物整体缓慢向外输送。

2、未成岩地层的防塌和防窜漏问题

穿越地层大部为地表15~25米深浮土层,主要岩性为沙、泥岩地层,疏松,未成岩,一旦钻开,钻孔周围失去支撑,很容易导致塌孔和泥浆窜漏,要求泥浆具有良好的封堵胶结能力,提高近井壁强度。部分钻孔在岩石中,由于岩石的裂隙,可能造成泥浆的漏失。

3、润滑问题

环空间隙大,回拖管段时受拖拉力作用,管段与井壁接触面积小,有发生粘附卡钻的可能性。又由于泥浆中固相含量大,切割刀在切屑过程中受拉、挤、扭、切割力的作用,若泥浆润滑系数偏大,会导致拖拉力大。因此,要求泥浆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是相当必要的。

4、钻头、钻柱的冷却润滑问题

在钻井过程中,钻头和钻具与砂层与岩石地层摩擦产生大量的热,对于钻头和钻杆柱的摩擦损失较大,为了延长钻头与钻杆柱的使用寿命,要求泥浆有良好的冷却与润滑作用。

针对非开挖管道定向钻穿越携砂、防塌、润滑等技术难题,主要要解决“强悬浮、弱凝胶,严封堵及良好的配浆性”的问题。

强悬浮、弱凝胶——足够的悬浮能力(较高的静切力),有效控制形成岩屑床,减少截面上、下密度差;弱的凝胶特性,确保泥浆在低流速下,有良好的整体流动性能。

严封堵——泥浆封堵能力要强,减少泥浆及泥浆滤液进入地层,在近井壁形成严密的“屏蔽带”(内泥饼),从而提高近井壁强度,不仅起到了支撑井壁的作用,也防止了泥浆的窜漏。

良好的配浆性——无论在低温(冬天),还是在较高温度(夏天)下,所选用的泥浆配方均易于配制。无论加入添加剂的顺序怎样,或是连续加入各种添加剂,均不影响配浆。

导航
关于我们
工程设备
工程案例
联系我们